2017年4月1日上午10时许,中国(四川)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。新闻发布会由四川省委外宣办(省政府新闻办)副主任代光举主持。
四川省委外宣办(省政府新闻办)副主任代光举介绍,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,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商务部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制订了《中国(四川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》,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,由国务院印发。刚才我省也举行了自贸区揭牌仪式暨建设动员大会。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情况,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专门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我省自贸区建设的有关情况。
一、四川自贸区的基本情况
一是实施范围。经批准的四川自贸区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区、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、川南临港片区,三片面积共119.99平方公里,其中天府新区90.32平方公里,青白江铁路港片区9.68平方公里,川南临港片区19.99平方公里。
二是战略定位。中国(四川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》明确了四川自贸试验区"四区一高地"的战略定位,建设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、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先导区。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、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、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。
三是发展目标。力争经过3至5年的改革探索,把四川自贸区建成高水平、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,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,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。
二、总体方案特色亮点
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,一是突出了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,根据三大片区的功能定位,分片区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,以期实现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。
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、高端制造业、高新技术、临空经济、口岸服务等产业,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、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、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航空枢纽,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高地。
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、分拨展示、保税物流仓储、国际货代、整车进口、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、科技服务、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,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。
川南临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、港口贸易、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,以及装备制造、现代医药、食品饮料等先进制造和特色优势产业,建设成为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、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。
二是突出打造国际综合物流服务体系。依托双流航空枢纽、成都国际铁路港、川南临港口岸、成都中欧班列,构建内陆开放必备的空、铁、公、水联运的立体综合开放通道体系。通过开放通道多式联运、无缝对接、内外畅通,加速构建中东西互济、海陆空统筹的对外经济走廊,形成独具四川特色的与"一带一路"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长江经济带联通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。
三是突出制度创新核心任务。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共争取到159项重点改革试点任务,重点在转变政府职能、统筹双向投资合作、推动贸易便利化、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、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和激活创新创业要素等6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。
三、未来主要工作方向
一是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。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新型金融监管体制。推进全国和地方金融机构聚集自贸试验区开展金融业务试点创新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,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、增强金融服务功能、发展新兴金融业态方面推出创新性举措。
二是打造现代高端产业服务平台。强力开展双向投资促进,积极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优势产业转移,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投资新热土、高端产业聚集地和创新驱动排头兵。强化园区平台承载聚集功能,加大中德、中法等"双向"经贸合作平台建设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。
三是探索内陆与沿海沿边协同开放新模式。在省内,建立跨片区、跨部门、跨领域"协同互动"机制,形成三大片区联动协作、各个击破的格局;探索"3区+N园"协同改革模式,加快形成以自贸试验区为引擎、成都经济区为龙头、川南经济区为支撑、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格局。在省外,积极推动区域大市场、贸易大通关、口岸大合作、产业大协作等方面的合作,增强西部地区辐射带动能力,大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,充分发挥四川在区域经济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四是加快营造法治化、国际化、便利化营商环境。全力打好政府"放、管、服"三张牌,将省级审批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到自贸试验区,放宽企业登记条件,依法依规按程序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;加强对市场主体"宽进"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,打造"放得开、管得住"的监管格局;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流程,提升公共服务能力,提高公共服务效率。
新一批自贸试验区试点,标志着中国自贸试验区进入"3.0时代",亮明了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。四川将抓住机遇,不辱使命,切实把国家战略贯彻好、实施好、落实好。希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,充分发挥你们的优势,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建设,切实当好对外宣传的友好使者。
四、四川省商务厅厅长、党组书记刘欣介绍了自贸办今后的工作。
刘欣: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,我下面将我们自贸办今后的工作跟大家报告一下。省自贸办将与省直各部门、三大片区及社会各界携手合作,扎实推进以下工作:
一、落实时间表和路线图,精心组织好《总体方案》的实施工作。一是统筹制定改革实施方案。制定《实施方案》和《三年行动计划》,确定目标、建立清单,台账管理、分步推进。二是推出首批改革事项。目前,提出首批改革事项清单80余条,拟审定后正式推出,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亮点事项。三是做好复制推广工作。把《总体方案》中不涉及中央授权的改革事项尽快在全省同步实施。研究"3区+N园"的协同改革方案,加快形成自贸试验区与五大经济区联动发展格局,建立与各类改革试验区联动建设机制,力争一批鲜活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。
二、深挖比较优势和深改潜力,重点推出独具四川特色的改革事项。一是推进贸易便利化和开放口岸建设。创新口岸服务、通关报检、查验监管等方面的改革,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和国际贸易"单一窗口"。研究推进与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和长江经济带空、铁、公、水联运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。强力推动川南临港开放口岸、航空货运基地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、国检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专案申报争取。二是强化金融改革创新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。制定打造国家重要的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方案。抓好自贸区账户体系、科技金融投贷联动等重大政策专案争取。探索开展与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金融合作新模式。研发各类金融创新产品,开展金融创新业务试点,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金融新成果。三是招大引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结合片区功能定位加大投资促进力度,制定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鼓励政策,进一步降低投资准入门槛,鼓励企业投资高端制造、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,深入推进医疗健康、金融、会展、跨境电商、科技研发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聚升级。以川南临港片区为基地,全面推进白酒产销体制创新,实现四川白酒产业振兴,以此为样本推进传统产业升级。四是全面提升对欧经贸合作水平。以双向投资和服务贸易为重点,加快中德、中法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,推进实施"蓉欧+"战略,重点推进与欧洲地区在业人才合作、企业对接联动、项目载体共建、商务环境优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。
三、建立高标准管理运行机制,确保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。一是建立省市和片区管理机构。目前省级管理机构在筹建中,成都管委会、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已在运行完善中。二是建立运行监督管理机制。抓紧开展自贸试验区管理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立法研究,通过地方立法建立自贸试验区管理制度。建立目标考核体系、统计监测体系、绩效评估体系、第三方评估机制,建立"专项政策+改革举措+三方评估+能力提升"的政策保障体系。三是加强课题研究。充分整合省内外专家学者、高校优势、研究机构及社会组织资源,设立自贸试验区研究机构(或平台),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,为自贸试验区搭建课题研究智库、人才培训基地和对外宣传平台。四是强化舆论宣传。充分发挥海内外媒体和社会各界力量,加强对外宣传、扩大对外影响。定期开展政策宣讲,借助西博会举办自贸试验区论坛。办好公共网站、微博、微信,及时展现建设动态、成效与亮点。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省市联动,分层、分类、分批开展从业人员培训。制定自贸试验区招才引智政策,通过交流挂职、社会招聘等办法,配备一批具备全球视野、精通国际经贸规则、驾驭改革能力强的骨干力量。
四川省商务发展事务中心 电话:+86-028-86521716 传真+86-028-86521716
地址: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中路三段16号 信息系统二级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书编号:51000099048-19001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 Reserved